您的位置: 首页 >课程教学>课堂教学>详细内容

课堂教学

立足课堂展风采 教学相长促提升——第二十六届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沙洲中学教师展示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2-01 17:29:13 浏览次数: 【字体:

1126-11月30日张家港市第二十六届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之普高中青年教师、高中名师精品课堂展示如约而至,学校5位张家港市骨干教师、6位青年教师分别在市区四所高中进行了课堂展示,共涵盖了语文、数学、英语、生物、历史、政治、体育和通用技术8门学科。

名师课堂 精彩纷呈

cbc3c74a3f1d******70598d9993a75a5.jpg

郭肖肖-语文:《写作进阶思维——用“追问”让观点走向完整和深刻》

   简介:硕士研究生,中小学语文高级教师。曾获“苏州市学科带头人”、市“骨干教师”、市“优秀班主任”、区“教坛新秀”、“高考优秀评卷教师”等荣誉称号,所带班级被评为市级“先进班集体”。全国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并在省级及市级优质课比赛中获一二等奖,苏州市学科素养竞赛三等奖。开设多节省市级公开课,多篇论文获省级奖并在省级及以上期刊发表论文多篇。辅导学生参加各类作文竞赛获全国及省级奖项多人次。

2419263d6649491cad5eb75ba1dfea24.jpg

季彩萍-数学:《基本初等函数性质与应用》

   简介:中小学高级教师,教育硕士,沙洲中学教师发展处主任。张家港市学科带头人,张家港市优秀“园丁先锋”。曾获苏州市学科素养竞赛一等奖,苏州市微课评比一等奖,苏州市高中数学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二等奖。在省级刊物发表教学论文多篇,多次开设市级公开课,获得好评。教学工作二十多年,始终饱含教育情怀,用心浇灌青春的梦想。

26539fe07f614c5cb4fdc5580b536bbe.jpg

周海琴-英语:《读后续写评改》

   简介: 中学高级教师,南师大教育硕士,苏州市学科带头人。从教以来,一直致力于英语课堂教学研究,专注教学方式改进,提升学生学习体验。开设多节苏州市、张家港市名师展示课、示范课,数十篇论文获奖和发表。作为核心成员参与2项省规划课题,主持苏州市“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真教育视域下高中英语浸入式教学的实践研究》并与2022年6月结题

f2b3620e7ff448a88147f45040ba6210.jpg

南楠-体育:《排球传接球组合练习》

   简介:中小学高级教师,沙洲中学后勤服务处副主任。张家港市学科带头人曾获张家港市体育与健康优质课一等奖。在省级刊物发表教学论文多篇,主持苏州市课题一项,多次开设市级公开课,获得好评。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技体育精神,教学方法生动有趣,深受学生喜爱。擅长篮球和田径教学,注重学生体质的全面发展,提倡快乐体育。曾带领校篮球队赢得市级比赛的冠军,并多次获得优秀教师和教练称号。

0984d5ba3fc14b5f9520b129d7e78e3d.jpg

魏海林-通用技术:《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简介:教育硕士,张家港市通用技术学科带头人,先后获评优秀共产党员、局级先进个人,张家港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耕耘奖,被评为苏州市中小学生社团优秀辅导员主持沙洲中学大南科创中心,被张家港市教育局聘为“张家港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成员”,被张家港科协聘为“张家港首席科普专家”,主持省级科技教育课题研究并成功结题,参与苏州市通用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

师课堂 精彩亮相

b3040e9d89e247138f971a52da0ccca2.jpg

李娜-数学:《4.1数列的概念》

   简介:硕士研究生,张家港市优秀班主任。曾荣获苏州微课制作评比二等奖,苏州教育学会优秀教学设计二等奖,张家港市高中数学优质课评比二等奖,张家港市班会优质课评比二等奖,在《中学数学》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开设市级公开课多节,并获得一致好评。 

b3dd929df9cd4cfe9af74728d1e03941.jpg

项芳芝-生物:《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简介:中共党员,生物学硕士,从事高中生物教学。在工作中注重对教学方法的探索,对教育方式的研究。从教5年,曾获得江苏省论文比赛一等奖;多次在苏州市论文比赛和教学设计比赛一、二等奖;张家港市高中生物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二等奖;主持苏州市和张家港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开设市级公开课多次,同时在省级期刊发表论文。

2eb40ecd1b7c444db1b2a4f1cffcde43.jpg

张婷婷(北校区)-生物:《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简介: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现任生物老师兼班主任,教育教学基本功扎实,所带班级成绩优异,自从教以来,潜心教学,积极锤炼,夯实业务能力,多次开设公开课,并获一致好评。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用心引领学生成长,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用宽容的心态面对学生,志愿做学生心中的良师益友。

a4460083fbbe4e22a96c43dddef16e26.jpg

邱佳晨-历史:《纲要上册第21课》

   简介:教育硕士,历史学学士、经济学学士。从教以来,担任张家港市沙洲中学历史教学兼班主任工作。曾获苏州市中小学微课制作比赛三等奖;张家港市历史新教师赛课大赛一等奖;张家港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二等奖;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曾参与高校历史专业教材《中学历史新课程教学技能训练》的编纂;参与苏州市级课题研究。

d18555bcffe1458a9fa2d46444dbc1d9.jpg

靳泽琳(北校区)-政治:《认识调解与仲裁》

   简介:沙洲中学北校区思想政治教师,法学学士。在教学工作中,贯彻马克思主义教育教学理论,钻研教材教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启发,拓展思维,寓教于乐、教学相长,引导学生厚植爱国情怀、培养核心素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铸魂育人功能。教育中秉持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育人理念。 

c125ba7ff2a747dba69f8fc09211e6e6.jpg

丁继月(北校区)-地理:《维护海洋权益》

   简介:人文地理学硕士,曾获苏州市学科素养大赛二等奖,张家港市地理基本功大赛二等奖。从教以来,一直以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潜心钻研教学,做好学习型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师生合作,教学相长。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主张课堂教学和地理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奔赴山海,探索世界。

   点评:

善鉴他山之石 巧琢己身之玉

沙洲中学  郭明珠

2024年11月26日,我有幸到暨阳高级中学参与了第二十六届课堂教学改革展示活动,听取了数学组各位前辈老师以及多位中青年优秀老师的精彩纷呈的数学课,让我受益非浅。杜老师和李老师课堂节奏不一,但都充分考虑了学生学情,以生为本构建生动的课堂,他们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教法以及言简意赅的语言艺术,这些都引起了我的深思,同时也深深地感受到了自己与他人的差距,学习势在必行与此同时,一些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真正落实“有效教学、主动参与”一些矛盾引起了我的思考

一、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时间和要在一节课有限的时间里完成学习任务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

一节课只有40分钟,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是需要不断合作、探究、交流的,而这个过程往往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这个时间如何调控和把握对我来说,确是一个难题,我想,这就要求我们引导者就应懂得调控艺术,做到收放自如,开阖有度,在能够引发学生思维处必须要放,让学生充分合作、探究、交流,尽情地享受驰骋思维的乐趣但当学生的已完成了这个思维过程后,就要及时收,当学生的描述处于不断重复时,就要及时进行下一个环节,用新的信息再次激发学生新的思维。这样开阖有度,才能既完成了一节课的学习任务,又注重了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体验过程。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中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异与整体的全面发展如何协调?

个性化学习是新课程所提倡的,那里个体与个人体之间的差异既指学生个性化学习带来的差异,也包括学生中发展快的与展缓慢的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越来越明显,个性是学生中发展快慢之间的差异。联系自身课堂教学,我发现:小组互相合作、探究理解,反应慢的学生往往呆坐一边,默不作声,这种差异会带来整体发展的不协调。要解决问矛盾,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要关注反应慢学生的学习习惯。其次,要注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中的一些细节,一些具体的方式。如教师教给学生合作方法,把不同个性、特长的学生组合在一个小组,让他们互融合、互相学习,并选出小组长,让组长负责全组的活动,帮忙每个学生学懂知识,学会学习。

学生开放、多样的思维与思维的准确性、完整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

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时间潜力,而创新性思维是学生创新的基石。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们都很注意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的火花,创设适合创新性思维的情境,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发散思维,学生的思维呈现出开放、多样的特征。这样难免会出现一些学生思维的怪异、独特,这就要求老师就应注意他们的思维的准确性、完整性,并有职责引导其向正确的思维方向迈进。

当然,除此之外,在新课程教学中还出现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教师如何将新理念融于教学行为的潜力和教育教学的实践中,课堂的实践活动如何开展才有效等,这些都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认识,及时总结反思,再到实践中去完善提高。

 

来源|课程管理处

撰稿|周春燕、郭明珠

摄影|鹿瑶、各教研组

一审|陈海军

二审|罗建宇

三审|张学增

发布|周春燕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